查看原文
其他

“他的名字,将镌刻在中国戏曲史的丰碑上!”

广角君 泉媒体 2022-04-29

怀抱珠玉,矢志傳统,梨园歌哭五十载;

情系苍生,妙傳幽微,戏苑词曲第一家。


“中国最能写古典戏剧的剧作家

王仁杰先生

于2020年5月30日因病辞世

今天(6月1日)举行告别仪式




社会各界送别王仁杰先生

王仁杰先生的离世,让全国文艺界和戏迷们为之哀痛,许多名家、学者纷纷从北京、上海等地赶来向他做最后的告别。


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 郭晨子:


“他所热爱的,他所惦念的一切东西还在。他所讲的让我们对古典文化多一些温存,其实不仅仅是他对我们的提醒,也是我们的尊重,对他、对泉州文化、对所有传统的我们应该记在心里的东西。”

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 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梁谷音:


“他留下了那么多的经典给世界,给各个剧团,他为人品德非常优秀,做人也很低调。”


著名剧作家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曹路生:


“不光是梨园戏的损失,或者是泉州的损失,是全国戏剧界的损失。因为他在我们戏剧界来讲,是南方的一面旗帜,全国可以说,能够写曲牌体的编剧,他第一。”



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 徐春兰:


“他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,诗词基本功,唱词写得特别具有古典诗的底蕴、美感,同时他的作品又揭示人的内心、性格、人性,又是最为真实深入深刻的。”



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 周虹:


“作曲的老师讲到,他的文字是可以让音乐流淌出来的精美。”




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 王评章:


“他是古典戏曲文化留下的传承种子,在泉州生根,以独特的文化立场,在当代爆发光彩,展示传统戏曲魅力。”


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副主席 福建武夷剧作社社长 王景贤:


“他对人生的自己的洞察力,对人性的幽微的部分的发掘和塑造,都是很独特的,表现了对人性的探索,这些东西都是给福建的整个戏剧创作弥补了一个空缺,应该说因为有了王仁杰,福建的戏剧创作就更完整了。”


梨园子弟、粉丝戏迷、文艺界人士

也通过各种方式

共同缅怀这位剧作家


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用送别逝者的经典南音曲目《三奠酒》与王仁杰先生告别;



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举行“梨园子弟忆王先——著名剧作家王仁杰老师追思会”;


没能和王仁杰见上最后一面,成了很多戏迷们心中的痛。

 
“把他的遗作演好 便是对他最好的告慰”


王仁杰先生曾说:“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”他的这件事,便是写古典戏剧他这么说,也是这么做的病重入院,他仍带着未完成的剧本而这些剧作也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


王仁杰一生痴迷于古典戏剧,他的代表作《唐琬》、《柳永》、《红裙记》等都是与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合作的。如今,徐春兰手上还有两部王仁杰写的戏:昆剧《浣纱记》和闽剧《荔枝换绛桃》,即将上演。

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 徐春兰:

“我排了他将近7部戏,即将还有一部福建省闽剧院的《荔枝换绛桃》也要上演了,王仁杰老师受昆山昆剧院的多次约请,答应给他们改写梁晨鱼所作的第一部昆剧作品《浣纱记》,打算今年年底开排,明天春节过后上演,参加明年中国昆剧节开幕式演出。”

《浣纱记》由明代剧作家梁辰鱼所作,是昆剧的开山之作。王仁杰改写的《浣纱记》将由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胡锦芳老师担任艺术指导。对这个剧本,王仁杰非常重视,即使病重也仍记挂着。

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 胡锦芳:


“他进医院还把这个剧本带着,家属说‘老命要紧’,他说不行,答应胡老师的,一定要完成。他不光是瑰宝,还是闪闪发光的瑰宝,德才兼备。”

如今,这部《浣纱记》已选定主角,年底就将排演。在主创们看来,把王仁杰写的戏演好,是对他最好的告慰。

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 徐春兰:


“他说希望这部戏保持梁晨鱼先生昆剧原著的原汁原味,我们在此向王先生告慰,将会比以往更加加倍努力排好这部戏。喜欢戏的,看到它上演的那天,一定会含笑。”

业内人士:戏剧需要这样的维护者


王仁杰创作30余年,主要作品有梨园戏《节妇吟》《董生与李氏》《皂吏与女贼》;昆剧《琵琶行》《邯郸记》;越剧《唐琬》《柳永》;闽剧《红裙记》;苏剧《满庭芳》;锡剧《蘩漪》等,跨越多个戏曲剧种,获奖无数。王仁杰还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和文华新剧目奖,被文化部授予“昆曲艺术优秀主创人员”称号。


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剧目创研室戏曲理论部主任 杨守林:


“虽然他是一个全国知名的大作家,但他对这些名利钱看得非常淡薄。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‘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开梨园之新风’。”



王仁杰一生坚守传统,返本开新,开创了梨园编剧的新风,被称为“中国古典戏剧一次漂亮的回归”,他用一个个经典的剧本,一次次的奖项,吸引一批批粉丝,将传承了800多年的“南戏活化石”——梨园戏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。



国家一级导演 郭小男:


“我有八个字叫做‘旧著见新 新中有根’,对于传统文化,他能把它挖出来,重新塑造成今天可见可触可感的文艺舞台艺术。” 



艺术上志同道合,郭小男与王仁杰合作完成了《牡丹亭》《西厢记》全本的编导,在北京上海等地公演,成为古典戏曲界的一段佳话,正是这段合作经历,让他对王仁杰有更全面的了解。


国家一级导演 郭小男:


“我个人的感觉任何文化艺术的创新 你离不开文化历史的根脉。他是孜孜以求的一定要坚守,尤其是和泉州的人文,历史土壤等等是承一脉的,戏剧需要这样的维护者。”


 郭小男说,王仁杰老师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守护,为传统文化复兴殚精竭力,未来,他可能会拍翻《节妇吟》,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王仁杰先生的情感和对中国传统戏剧的自信,他也相信中国传统戏曲会越来越好。


上海戏迷 海青歌:


“作为戏迷来讲,我们还是相信所有剧团,都能把王老师的思想作为以后发展的一个目标。我相信以后还能够看到好戏。”
“三畏堂前茶初沸,绕梁谁唱梨园腔”……王仁杰生前曾感叹:“我这个老天真,对戏不死心”!其实,一生只做一件事乐在其中,便能成就非凡。正如中国戏剧表演学会在唁电中所说:“他的名字,将镌刻在中国戏曲史的丰碑上。”  


详细报道敬请关注 

泉州广播电视台 新闻综合频道



声明:本文为原创稿件 

版权归泉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泉媒体所有 

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

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泉媒体(ID:qztv-qmt)


相关阅读

王仁杰大师 一路走好!

明年起离婚可"撤回" 你支持吗?

民法典来了,高空抛物有人管了

“六一”节礼物来啦!


本台记者报道

编辑:王真真、骆静宜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